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教學形态,對一線教師也帶來不同程度的挑戰。作為全校研究生公共外語教學單位,南航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承擔全校3000多名學生的英語教學任務。學校研究生院領導到外語學院調研座談時指出,研究生英語教學在新時代南航人才培養目标中擔當重要使命,對南航研究生的國際視野提升和人文情懷培養至關重要。近年來研究生外語部圍繞校人才培養目标和總要求不斷深化課程模式改革,推進網上在線課程建設。新冠疫情時期恰好是推動教學改革好契機,老師們在學校、研究生院各級領導和職能部門的協調領導下,因時制宜,創新求變,大力推進網絡課程教學改革,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因時規劃 細緻分工。疫情爆發之初,學院黨政領導和研外部負責人一起研判形勢,商定應對預案,将在線授課的準備工作細化為視頻錄制、材料編寫和在線答疑三個部分,充分發揮每位老師的優勢,實施資源優化組合。視頻錄制組承擔網課最核心的視頻錄制工作;材料組為網課視頻精心編寫配套練習;在線答疑組老師利用技術優勢為其他不太熟悉操作的老師随時答疑解惑,通過小視頻或截屏等方式解答大家備課中遇到的種種問題。
凝心聚力 整體協調。外語學院研外部的老師大多教學任務繁重,絕大部分老師承擔着研究生和本科生多門課程。不少教師首次接觸在線授課,雖有壓力卻都迎難而上,及時調整心态,積極學習并應用各種教學技術。即使是退休返聘人員,也絲毫沒有降低對自己的要求,跟年輕教師一道為正常開課做好細緻入微的準備。經常通過微信語音或電話向其他老師咨詢,并随時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為提高網課建設的質量貢獻自己的力量。在線教學對網絡條件要求比較高。考慮到疫情期間每個學生家庭軟硬件配備的差異性,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有些老師在正式開課前對所有學生的網絡條件和硬件設備進行了摸底調查,适時調整課程内容和上課形式。
潛移默化 思政育人。疫情是災難,也是學習的動力和契機。正式開課之後,老師們各顯其能,各盡其責,結合疫情發展和課程特點,恰當融入思政教育課程發揮外語課程全面育人功能。有老師緊跟國内外疫情的變化,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積極拓展第二課堂,既增加了學生的英語知識,又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更有教師在學術英語口語部分增添了與應對疫情和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相關的TED視頻資料,并以小組協作的方式組織研究生從學術英語謀篇布局的角度分析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同時鼓勵并指導學生對抗疫短片“We Are All Fighters”進行配音演講,很好地将口語能力提升、英語寫作能力鍛煉和疫情現實關懷一起融于在線課堂。
不斷優化 個性教學。為了避免超星平台高峰期的擁堵,各位教師上課都會提前發布簽到和學習任務,引導學有老師采取錄播+直播的綜合線上教學方式,通過騰訊會議共享屏幕實現直播教學。為拉近和學生的心理距離,在教學時打開攝像頭,同時打開聊天窗口,不時抛出小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學生有問題也可在聊天窗口反饋,保證師生雙向交流通暢。小窗口還可以作為臨時上課“小黑闆”,重點教學内容和難點詞彙可在“小黑闆”上打出來展示給同學們。
在正常授課之餘,研外部的老師們還犧牲休息時間及時為學生解答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老師們在教學中特别關心身在疫區的學生,鼓勵他們在與疫情作鬥争的同時不忘學習,引導他們将自身經曆、所思所感制作成英文短片跟同學們分享,既鍛煉了他們的英文表達能力,又讓大家更直觀體會到瘟疫無情人有情的溫馨一面。
外語學院研外部不僅承擔全校非語言專業公共英語的教學任務,還負責法語、俄語、德語等小語種課程教學。開學以來,外語學院全體教工團結一緻,面對疫情因時制宜,通過以上四個舉措,深度推進在線教學,用充滿學術性、思想性的教學内容和新穎的教學方法為特殊時期的公共外語教學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全新道路。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教學效果的最終裁決者。他們滿屏的“謝謝”是對研外部老師最大的褒獎,也是促使我們繼續推進改革提供優質服務的最大動力。